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恢复力、弹性或韧性?—— 社会—生态系统及其(8)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1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中文字典中恢复力、弹性与韧性的释义 鉴于国内学者对于resilience一词的翻译集中于恢复力、弹性、韧性,笔者通过对辞海[21]、大辞海[22]、汉语大词典

3 中文字典中恢复力、弹性与韧性的释义

鉴于国内学者对于resilience一词的翻译集中于恢复力、弹性、韧性,笔者通过对辞海[21]、大辞海[22]、汉语大词典[23]三本权威辞典的查阅,对恢复、弹性、韧性的中文释义进行了梳理和辨析。

从表2可以看出,恢复(力)与弹性意思相对比较接近,都有回到最初状态的意思;而弹性除了有恢复之意,还有伸缩性、可塑性之意。韧性一词与弹性、恢复(力)的意思区别明显,韧性强调物体自身的变形、适应,以及抵御外力而不损毁的能力,当然,韧性有伸缩性、可塑性之意,一定程度上涵盖了弹回、恢复之意。

表1 resilience一词的词汇释义英文字典出版年份释义《大英百科全书》[10]1824 1受到压力的躯体在受压而引起的变形之后恢复其大小与形状的能力;2从灾难或变化中恢复或易于调适的能力《牛津英语词典》[8,11]1933 1反弹或回弹的动作;2伸缩性《美国传统词典》[8,12]1994从疾病、变化、灾难中迅速恢复的能力《韦氏新世界词典》[13,14]1998反弹或弹回的能力《牛津英语词典(修订版)》[15,16]2005 1在弯曲、拉伸或受压后能够反弹或弹回原形;2(一个人)能够经受或从困境中快速恢复《环境与保护词典》[16,17]2007在受到压力和干扰之后,系统恢复结构和功能的速度《柯林斯英语词典》[16,18]2010 1(一个人)从灾难或疾病中能容易地并迅速地恢复;2(一个物体)在弯曲或拉伸之后,能够恢复其最初形状或位置《韦氏词典》[16,19]2015 1在不幸发生之后,重新变得强壮、健康或成功的能力;2事物在受牵引、受拉伸、受压、受弯等之后回复到最初形状的能力

4 国外社会—生态系统及其相关领域中resilience学术概念解析

4.1 resilience 学术概念起源

麦卡斯兰(McAslan)认为,resilience 学术概念最早起源于材料学领域[24]。1818年,特雷德戈尔德(Tredgold)用resilience描述木材特性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类型的木材能够适应突然而剧烈的荷载而不断裂[25]。在后来的百余年间,费尔贝恩(Fairbairn)、马利特(Mallet)、梅里曼(Merriman)、吉尔(Gere)及谷德(Goodno)等人在该领域都不断发展了其概念[26-29],其基本含义变化不大[24],都是强调物体抵抗外力冲击而不折断的能力。1973年,霍林在其发表的论文《生态系统的韧性与稳定性》(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中对resilience进行了系统性的诠释:“resilience决定一个系统内在关系的持久性,同时也是一种能力的衡量,即这些系统吸收状态变量(state variables)、驱动变量(driving variables)和参数变化并且仍然维持自身的能力。resilience是系统的属性,其结果是系统的持久性或系统灭绝的可能性”。在其后霍林提出的著名扰沌(Panarchy)理论中还专门描述了resilience在系统适应性循环圈中的变化规律[30](图1)。霍林对resilience的学术定义接近于200年前材料学领域中resilience的学术概念,即系统的变形,以及抵抗而不灭绝的特性。

4.2 不同学科领域对resilience学术概念的定义

自resilience学术概念提出以来,国际上众多学者就开始在不同领域内不断诠释与发展此概念,其定义不下百个。除此之外,还有多位学者发表论文对resilience学术概念本身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文献综述。

胡赛尼(Hosseini)等人列举了如下跨学科的关于resilience的学术定义[5]:艾伦比与芬克(Allenby & Fink)的定义——系统在面对内外变化时保持其功能结构的能力以及在必须情况下平稳退化的能力;普利杰斯(Pregenzer)的定义——衡量系统吸收持续的与不可预测变化并仍然保持关键功能的能力;黑姆斯(Haimes)的定义——系统在达不到退化界限内抵抗大规模破坏以及在适当时间、合理代价与风险范围内恢复的能力;“基础设施安全合作伙伴”(Infrastructure Security Partnership)所描述的“disaster resilience”定义——阻止或抵御诸如恐怖袭击等重大而多危险的威胁事件,并且恢复与重建关键服务使得公共安全与健康损失最小的能力;沃格瑞(Vugrin)等人的定义——假定发生了一个特定的破坏事件(或一系列事件),那么对于那些事件(或多个事件)来说,系统的resilience就是系统有效减少偏离的能力,即减少偏离于既定目标的系统性能水平的程度与持久度的能力。

表2 恢复、弹性、韧性的中文释义注:由于字典中仅有“恢复”一词相关释义,并没有“恢复力”一词,故而将“恢复”定为中文字典检索关键词。《大辞海》《汉语大词典》恢复收复。指收复失地。班固《东都赋》:“茂育羣生,恢复疆宇”,亦用为回复原状之意[21]1915《辞海》收复。指收复失地。班固《东都赋》:“茂育羣生,恢复疆宇”,亦用为回复原状之意[22]1416凡失而复得或回复原状皆称“恢复”[23]513弹性(1)材料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若除去外力后变形随即消失的性质。在除去外力后随即消失的变形称“弹性变形”或“弹性形变”(2)比喻事物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等伸缩性。如:弹性外交[21]4329(1)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2)比喻失误的事物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等伸缩性。如:弹性外交[22]3387(1)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2)比喻失误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等伸缩性[23]153韧性(1)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产生变形但不折断的性质。如:这种材料韧性很好(2)比喻顽强持久的精神。如韧性的抗争[21]3712(1)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但不折断的性质(2)比喻顽强持久的精神。如韧性的抗争[22]2916(1)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2)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23]677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0713/344.html

上一篇:《灾害学》课程教材建设初探
下一篇:致谢审稿专家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