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恢复力、弹性或韧性?—— 社会—生态系统及其(6)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1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上是大致的原因,当然不同领域或不同学者采用不同的译法还有其自身的原因。 (1)生态环境领域。该领域文献多数把resilience翻译为恢复力,小部分翻

以上是大致的原因,当然不同领域或不同学者采用不同的译法还有其自身的原因。

(1)生态环境领域。该领域文献多数把resilience翻译为恢复力,小部分翻译为弹性,作其他翻译的极少。恢复力译法的文献中,有部分早期的国内文献引用的是R1的定义[41-44],这可能与生态学的单一平衡观或多平衡观仍然在国内比较流行与认可有关,强调resilience是受干扰后向平衡点的恢复,所以把resilience翻译成恢复力也就顺理成章了。还有些研究生态恢复的文献把resilience翻译成恢复力,但没有将其与生态恢复、恢复生态学中的恢复(restoration)概念进行明显区分[45-47],事实上,两者概念虽有关联,却有着本质区别。

(2)灾害与公共安全领域、农业领域。resilience理论在灾害与公共安全领域是个热门话题。该领域内绝大多数文献对resilience一词都采用了恢复力的译法,少部分采用韧性、弹性及其他的译法,这可能由于灾后恢复是该领域所关注的主要内容,而恢复力本来就是resilience字典字面解释的主要释义,因此大多数学者把resilience翻译成恢复力就非常顺理成章了[48]。农业领域中大部分文献都是与农业灾害有关,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也为农业受灾后的恢复,因此农业领域也多采用恢复力这一译法。

(3)城市领域。该领域半数以上论文把resilience一词翻译成弹性,还有一部分论文翻译成韧性,少部分论文翻译成恢复力,极少部分论文翻译成可恢复性、弹复性、适应等词。在该领域,最初受生态环境与灾害学领域翻译的影响,多数文献把resilience翻译成恢复力。2012年以后,也许由于弹性中除了有恢复含义之外,还有适应性、伸缩性的意思,契合了城市规划中的适应性规划之意,所表达的含义更为丰富,再加之受弹性的翻译在生态环境领域也很流行的影响,因此在resilience的翻译中,恢复力的译法逐渐被弃用,弹性的译法逐渐流行。尔后,随着resilience学术概念不断发展,尽管不再强调恢复之意,但多数文献仍然把其翻译成弹性。综合起来,翻译成弹性的文献有以下几类情况:强调恢复能力定义解释的文献,这类文献数较少[49-51];强调适应能力、可变性定义解释的文献[52-56],这类文献数量不多,但有一定市场,尤其是涉及与刚性规划相对的预留规划话题的文献;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发现,可能由于弹性更能反映海绵的形象特征,所以涉及海绵城市的论文一般都把resilience翻译成弹性。虽然弹性的译法很流行,但由于这是因为弹性一词容易给人带来一种弹回到原有状态的思维导向,不能完全涵盖resilience学术概念所强调的保持、坚韧、抵抗、调适的特征[57],同时弹性的译法也容易与过去刚性规划相对的预留规划概念相混淆[58-60],因此近年来韧性的译法在城市领域开始得到学者的青睐。

(4)其他领域。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多数文献把resilience一词翻译为弹性,其内容多与危机、突发和风险等词相关,不论是引用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文献,resilience一词都强调了面对危机时的反应力以及风险后的恢复力,这与弹性强调的弹回、恢复意思不谋而合,因此把resilience翻译成弹性也变得顺理成章。在社区领域中也是多数文献翻译为弹性,主要涉及resilience理论中的系统自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内容。

7 结语

基本术语是学术研究和理论建构的出发点,而面对国内学术界对于外来术语翻译混乱且不统一的情况,我们的首要工作是对学术术语,特别是将外文术语翻译而来的术语进行甄别、校正,以此确保学术研究本身的精密性和准确性[61]。本文通过对resilience一词翻译的探讨,得出恢复力、弹性与韧性的翻译实际上是与R1、R2与R3的观点紧密相联的,其背后真实的语境是对平衡观与非平衡观的契合。恢复力与弹性的语义反映了平衡的观点,即系统在受到打击后的恢复或弹回到平衡状态的能力,而韧性的语义却是抛弃了对平衡状态的追求,强调持续不断的适应、学习力和创新性[40],使得系统在经受打击后变得更加强大。到目前为止,“韧性”译法是对resilience最全面合理的释义,统一采用“韧性”译法对于正确理解基于生态智慧的韧性城乡人居环境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希望我们对于resilience一词译法的探究,能够对其他学科中外文术语翻译探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由社会—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城市发展具有非线性(non-linearity)、不确定(uncertainty),以及不可预测(unpredictability)的特征[62]。在城市的发展中,总是有地震洪水、高温大旱、疾病战争、经济衰退以及恐怖主义等灾难与我们同行,面对这些不确定的生存危机,我们的城市显然不应该是在灾难后恢复到原点,而是应该在经受灾难后使得我们更强大、更繁荣、更智慧、更具有韧性。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0713/344.html

上一篇:《灾害学》课程教材建设初探
下一篇:致谢审稿专家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