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雁门关畔覆宿山外一篇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5 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覆宿山,俗称馒头山,是恒山余脉在代县勾注山的主峰,海拔2426米。馒头山东侧约5 华里还有一座山峰名为夏屋山,当地百姓俗称草垛山,海拔2396米。 馒头山高耸挺拔,形似百姓餐桌

覆宿山,俗称馒头山,是恒山余脉在代县勾注山的主峰,海拔2426米。馒头山东侧约5 华里还有一座山峰名为夏屋山,当地百姓俗称草垛山,海拔2396米。

馒头山高耸挺拔,形似百姓餐桌上的馒头;草垛山横亘绵延,极像农家打谷场上的草垛。代县地域在历史上没有遭受过特别惨重的自然灾害,很少出现百姓逃荒要饭流离失所的情形,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因为“人有馒头,马有草垛”的缘故。

举世闻名的雁门关,作为北拒大漠,南控中原的边关要塞,历史上战事冲突频繁,但屡屡化险为夷,雁门关始终固若金汤。老百姓认为,除雁门天险之外,还在于仰仗着“人有馒头,马有草垛”这块风水宝地。

这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馒头山和草垛山,它让代州人有底气!

驻足遥望高耸挺拔的馒头山,这座让祖祖辈辈生息在雁门大地滹沱河畔的代州人敬仰的勾注山峰,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总有去登攀的冲动。

一个风电项目让馒头山上更加生机盎然。高耸入云的风电铁塔规整有序地矗立在馒头山周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风力,实实在在造福代县人民。服务风电项目的山区公路直通馒头山脚下,也为喜爱亲近自然、健身怡心、登山观景的人们提供了方便。

2019 年国庆前夕,同学老魏和妻子从北京回来。他俩是1968年来代县插队的知青,代县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落实知青返城政策,先后回到首都北京。老魏返京后,我曾三次进京,虽不是专门看望老同学,但每次总要见个面。他也曾专程回第二故乡看望同学、同事、乡亲、好友,因公务在身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离愁别绪还没有说完就返程了。这些年代县发生很大的变化,老魏夫妇是该回来看看。几经相约,终于商定在中秋节后回来,安心住上一段时间。

同学相见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回顾逝去的岁月,感受颇多。比如扶贫移民整村搬迁,山区老百姓进城住上高楼大厦,这是那些年做梦也想不到的。说到此,老魏想起在县里工作时,有一年作为单位驻村工作队队长,在胡家滩乡搞了一年农村工作。我问他上过馒头山没有,他说没有。我又问,想不想上去看看?他答,当然想去。

一个风和日丽天高云淡的上午,我们一行五人从县城出发,驱车经上磨坊乡,过枣林镇进入胡峪乡通往馒头山的山区公路。山区公路是沙石路,路面看似平坦,实则坑坑洼洼,车子跑起来还是有些颠簸,然而置身崇山峻岭之间,有种神奇的感觉,加上就要攀登勾注山主峰的兴奋,颠簸之苦就不在话下了。七拐八绕,车子稳稳停在馒头山脚下。

检验体力耐力毅力的时候到了。我们四个攀登者,每人携带一瓶矿泉水,手提一根事先准备好的木棍拐仗,轻装前进向山顶进发。我出生在农村,自幼爬坡上梁有攀登底功,就在前面探路,他们寻着我的足迹前行。

馒头山不是开发建设成的景点,虽然可以攀登,但上山没有现成路。听说近年来登山的人也不少,但他们是从哪个方位、哪个路线上去的,不得而知。站在山脚下,丝毫看不出以前攀登者留下的足迹,他们曾经的探索早已被风雨掩匿进草丛中,依稀可见有老黄牛上山的蹄印,那是它们觅食吃草时留下的。游人的足迹没有蜂拥而至,馒头山依然保留着自然的原生态,这对馒头山来说,倒是好事。

既然决定来攀登,而我是探路者必须先行一步,不觉已走到前面。回头看,伙伴们离我一大截,这正好是我喘气歇脚的机会。约莫走了一半路程,绝壁挡在面前,绕过绝壁是可以登攀的陡坡,初步判断坡度在40 度左右,显然很陡,我猜测,这些平时走惯了平坦马路的伙伴们,是不敢攀爬这样陡的山坡的。再回头看,他们三人已坐下来休息。我想,即便他们敢于攀爬登山,也恐怕体力难支,毕竟以前没有过这种经历,而且年龄最小的也已年近花甲,要量力而行。

陡坡前我犹豫再三,是继续攀登,还是半途而废?仰望山顶近在咫尺,畏难退缩于心不甘。于是,咬紧牙关开始独自艰难的攀爬。真正攀爬起来要比看上去的感觉难一些,毕竟没有前人修建成的台阶,哪怕是羊肠小路。只能靠自己在陡坡上摸索和判断能落脚的土坑或草窝,走一步挪一步,有时候迂回前行,有时候必须停下来观察选择继续前行的线路。就这样手脚并用,一步一挪,迂回曲折,摸索向上,终于在耳畔山风的呼啸声中,一个七旬老人的足迹第一次踏上馒头山的峰顶。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举目四望,群山尽收眼底。俯瞰山下,东南西三面比较开阔平坦,虽近深秋,山花野草还是丰茂的,牛群散落在草场上静静地觅食。这就是人们常念叨的大滩梁牧场。每年入夏后,平川的牛羊成群结队陆续进入山区草场放牧,秋末冬初下山圈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大滩梁成为牛羊骡马的生息之地,成为老百姓的财富之源。眼前此景,让我想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习总书记的金玉良言。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1/0525/1172.html

上一篇:小班幼儿在自然角里的成长我们的秘密花园
下一篇:清史稿灾异卷及聊斋志异的形象设定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