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侯云德:守在病毒“火山口”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9 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有统计说,古今中外的自然灾害或战争对人类造成的伤害都不如病毒大。而在中国,从“非典”到“禽流感”再到“甲流”,每当人们陷入被流行病毒攻击的恐慌之中,一马当先出现在

有统计说,古今中外的自然灾害或战争对人类造成的伤害都不如病毒大。而在中国,从“非典”到“禽流感”再到“甲流”,每当人们陷入被流行病毒攻击的恐慌之中,一马当先出现在战场上的,总是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

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发了奖励证书。

研究所里找“真凶”

侯云德,1929年生于常州, 1948年进入同济大学医学院读本科,1958年至苏联医学科学院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

“当时学细菌的人比较多,而病毒学是新兴专业,是国际上的前沿学科,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病毒所,只是在微生物系里设病毒室。另外,相对于细菌而言,病毒更难控制。”侯云德回忆道。一到苏联的病毒所,他就遇上了“大事”——动物房小白鼠大量死亡。专家们束手无策,侯云德决心找出“真凶”。通过仔细调查和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罪魁祸首”是仙台病毒。留苏三年半,侯云德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苏联高等教育部破例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他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这在苏联病毒学研究所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至于苏联《病毒学杂志》的编辑们都特意跑到病毒所来打听“侯云德是谁”。

回国后,侯云德成为中国病毒学的开拓者,他撰写和翻译的书籍被病毒学界人士称为“圣经”。

发现黄芪抗病毒机理

中医古方“玉屏风散”常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其主药是黄芪。侯云德对包括黄芪在内的几十种中药展开研究,分析它们是否具有防治副流感病毒的功效。大量试验表明,黄芪对副流感病毒感染有明显的防治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黄芪的作用机理也逐渐浮出水面:它可以诱生干扰素,促进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干扰素是正常人体细胞分泌的一类低分子蛋白质,具有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在阐明黄芪抗病毒感染机理的同时,侯云德敏锐地意识到,人体自身的干扰素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他决定选择干扰素作为治疗病毒病的突破口。1976年,他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出临床级人白细胞干扰素,并将技术推广到北京、四川等地。

非洲鲫鱼成为“救命稻草”

上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在国外刚刚崭露头角,对国内研究者来说,只能在文献中一窥真容。基因工程可以制造干扰素药物,为病毒病患者解除痛苦。于是,侯云德和同事们查找文献,边学边干。文献显示,国外是用非洲爪蟾蜍的卵母细胞来进行实验,而国内没有这种动物,也没有进口经费,侯云德和同事们只好寻找其它动物卵母细胞来代替。

最终,北京水产养殖场的非洲鲫鱼成了“救命稻草”。他们用鲫鱼卵母细胞作为替代,采用微量注射法获得了成功,闯出了核糖核酸转译的一条新路,中国的基因工程技术雏形逐渐显现,病毒学研究迈入了分子时代。1982年夏天,侯云德团队首次克隆出人α1b型干扰素基因。随后,他们成功研制出国际上独创的国家Ⅰ类新药产品——重组α1b 型干扰素。这是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创新药物,它的问世实现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从无到有的突破。

“尽管和国外同类成果相比,我们晚了一点,但我们研制的干扰素是由中国人基因研制而成,更适应国人体质,同时副作用更小、治疗病种更多。”侯云德自豪地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兴起了基因工程干扰素药物,如果进口,价格十分昂贵。侯云德想,能否建立一个生物医药“工厂”,大批量生产干扰素呢?26年前,侯云德开风气之先当起了“创客”——在地下室建起中试生产线,创立了我国第一家基因工程药物公司。十年间,我国在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等5大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生物技术研发机构数量增长十多倍,18种基因工程药物上市。这些药物产品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炎、肿瘤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

“非典”中,“超人”般存在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究竟该如何防治“非典”?当时,身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所长的侯云德,每天都会接到无数个催问研究结果的电话。“‘非典’来得太突然,我们没有准备,病毒研究不充分,没搞清传播途径,那次很被动。”事实上,全世界在“非典”疫情面前都很被动,各国都希望能尽快在诊断、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方面有所突破。侯云德和我国疾病防控专家们也快马加鞭地与病毒赛跑。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1019/593.html

上一篇:对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进行系统化心理护理的
下一篇:探讨基于客户感知的铁路自然灾害服务优化<sup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