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应急广播在紧急状态下的作用 ——从“汶川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5 17:4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本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国家应急管理部成为一个亮点。以我所在的城市而言,原来的应急办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应急管理局,原来的防震减灾、安全监理、消防包括其他的机构一些

在本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国家应急管理部成为一个亮点。以我所在的城市而言,原来的应急办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应急管理局,原来的防震减灾、安全监理、消防包括其他的机构一些职能都被并入其中,其职能简单地讲涵盖安全生产管理及自然灾害应对。这个机构改革传递出来的信号本质上是对生命的尊重及重视。而本文要讨论的主题是紧急状况下的公众信息的有效传播,这是应急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应急广播理所当然地可以肩负起这个重任!遗憾的是,相当多的各级政府部门目前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应急意识的提高不仅民众需要,各级政府官员更需要。

在新技术媒体喧嚣尘上的今天,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受到巨大冲击。舆论场全面转向互联网、移动端,传统媒体也掀起了融合转型的高潮,报纸停刊、一些广播电视台的频率、频道关停并转。已经不能成为新闻。笔者认为,融合转型是非常正确的决定,这一轮由技术革命驱动的媒体迭代,也是用户导向的必然选择。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讲、从政府职能来讲、从应急管理的角度来讲,重视应急广播建设也必须是选项之一。因为,从目前的信息传播手段来看,广播依然是

紧急状态下唯一有效的信息传播通道。前不久,笔者所在的城市举办了一场电子烟花秀,几十万人蜂拥至现场,然而由于电子烟花燃放时间太短(仅仅几分钟,之前的宣传被理解为一个小时),本来应该是一场欢乐的事件变成了吐槽大会。笔者想要强调的是,好在没有发生任何的安全事故。因为那一刻的那个区域网络已经完全瘫痪,信息交换被完全阻隔。但是,个别老年听众的老人机仍然可以通过植入的FM收音模块收听广播,只是很遗憾没有一家广播电台在发布相关信息。不是广播电台不愿意做,而是相关部门在大型公共活动应急预案中没有考虑到公众信息传播的需要,没有与广播电台建立起紧急联系信息的通道,广播电台当然也就无信息可发。由此可见,各级政府部门提高应急意识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现在我们回到十一年前的“5·12地震”。“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里氏震级8.0 Ms、矩震级8.3 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汶川大地震由于烈度强,波及了几乎全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区,以及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严重破坏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 227人死亡,374 643人受伤,17 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破坏力最大的地震。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笔者所在的成都交通文艺广播FM91.4在地震发生后的27分钟后开始发出声音,并由此开启了广播历史上对一个事件长达232小时的直播。在我们的媒资库里完整保留了这232个小时的音频:“各位朋友下午好,这里是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FM91.4频率。我是孙静,……虽然现在我们没有见面,但刚才那一刻,让我们感觉到了生活在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你们都还好吗?告诉我你们在哪里?刚才大家都吓着了吧?我也感到了摇晃。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请千万不要害怕,更不要慌张!”(根据录音整理)这是地震后我们发出的第一声。成都交通广播从这一刻起发出的声音就是后来被境内外媒体誉为“永不消失的电波”震区媒体的第一声。随后,成都电台所有频率并机直播、所有人员全体投入,推出了《我们在一起》抗震救灾特别节目。这个有效的信息通道在接下来的200多个小时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对于应急广播的建设有什么样的启示?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从2008年5月12日14时55分到5月22日凌晨6时,成都广播电台所有频率联合推出并机播出的《我们在一起》抗震救灾特别节目,不间断播出232个小时,这是广播媒体有史以来单一事件最长时间的直播。在此期间,累计播出各类消息、连线和专题报道数万条次,收到热线和短信6万多条,从灾区辗转带到直播间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求助字条760多张。16时54分,我们收到由时任市长葛红林签署的成都市政府“第一号通告”,并马上播出。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时间作为唯一有效媒体向社会传递了成都市委、市政府抗震救灾的决心和信心。笔者在作为都江堰直播区的主管时,见到了都江堰时任市委刘姓书记,他告诉我们:在地震发生后的那一段艰难的时间里,由于无法与成都市委市政府取得联系,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当广播里传出孙静的声音时,他们的生理反应是喉结哽咽、眼泪长流。因为他们明白上级已经知道都江堰地震了。广播媒体在这个时候所起到的安抚、镇定人心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突发事件包括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在第一时间稳定人群情绪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一部分次生伤害的发生就是根源于恐慌产生的无序造成,比如踩踏。2014年的最后几个小时,上海外滩的4D灯光秀在临近结束时的烟花爆竹发出的巨响引发恐慌混乱,慌张的人群拥挤推搡,最终酿成踩踏惨剧,37个年龄偏大的人员死亡。2005年8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什叶派穆斯林宗教集会期间,谣传集会将遭到自杀袭击,结果引发群体性恐慌导致发生踩踏事件,至少1 005人死亡。1990年7月2日,麦加朝圣历史上最惨重的人员伤亡事件发生,1 400多名朝圣者在前往麦加圣地的一条地下行人通道中被拥挤的人潮踩死。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0805/383.html

上一篇:苏州金庭镇景观保护和发展的文化基因研究
下一篇:浅谈对中小学实施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