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自然的政治与政治的自然 ——基于自然概念之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4 06: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中西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弄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及其绵延不绝的思想根源,同时也能够使我们对西方政治文化的特质有更深入的了解。政治哲学家罗伯特·诺

对中西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弄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及其绵延不绝的思想根源,同时也能够使我们对西方政治文化的特质有更深入的了解。政治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认为,“道德哲学为政治哲学设定了背景和边界”(1)[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姚大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对政治哲学特质的探究,从根本上来说离不开对某一文化整体特质的把握。探讨我国政治哲学或政治思想的特质,同样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认识和把握。从道、儒、释三个层面逐一阐明三家各自核心观念与政治哲学的关联性,可以看到中国主流政治哲学及政治思想是以自然的观念为导向(佛教于自然观念批判中有负相关的发展),“自然即真”的意识成为政治意识中的无意识背景,影响深远。(2)以“自然的政治”来概括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特色,主要在于表明,政治体制等相关构设是在某种“自然观”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换句话说,政治性相对于自然性而言,终究居于人为造作性的层面,故居于第二性的地位,甚至只是附庸或溢出物的地位。相比之下,西方政治哲学的特色则在于,政治乃人性天然所有,于人性之界定至关重要(3)以“政治的自然”来概括西方政治文化的特质,主要在于表明,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所强调的人的政治性、人之作为社会性动物的独特性,应是人之其他特性发展的前提。与此相应,人为构设的东西反而要更为优先,如柏拉图的“理念”、近代政治哲学中的“自然状态”等。,我们可用佛学中的“假”字来形容这一特色。“假”字看似不佳,但其所蕴含的假借之缘起义理的通俗化解释,不仅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也间接促进了我国政治哲学的相关思考。以“假”来标示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意识,主要是取“假”之创设、设计、权衡、谋划等义,这一核心观念在西方政治哲学中,以“自然状态”的设问最为明显。

一、“适性”自然观与自然政治论

晋代思想家郭象以注释《庄子》闻名,他认为道家的“自然”这一核心理念,可具体解释为“适性”自然观。(4)适性自然观,是郭象对庄子的一种解读。提到“自然”这一概念,人们就会想到中国的道家哲学家老子和庄子。但实际上,正如“道”这一概念一样,“自然”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必然限于道家学说,儒家的思考也摆脱不了对此概念的参照。所谓适性自然观,即是将第一性的真实(即自然)归于“适性”的事物生存模式,政治社会的发展应围绕这一核心观念展开,方为合理。自然观念所示人们对于真实存在的认识,建立在森然万象下芸芸众生的个体关怀之上,即每一个体的自适就是“自然”这一核心理念的极致化表达。真实,就在于每一个体切己合身的自性之实现。古代哲学视野下的天道性命问题,在郭象那里被自然之适性的解释融化掉。

《庄子》一书的观点非常明确,人为造作的产物常被鄙视或无视。不管是井中汲水的桔槔,还是儒家礼教的华丽规则,都被认为与人们观念深处的造作意识相关,儒家的人文精神甚至也被牵累进去。在庄子看来,造作的一切皆会产生出一种捆绑效应。比如就拿桔槔这一工具来说,乃“机心”之表现,弄不好的话,人们的潜在意识都会受到染污。机心越重,天机便会越浅。天机浅的意思是说,人类的天然创造性或自发性创造意识丧失殆尽。对于桔槔所反映的“投机取巧”般省劲心理,庄子不屑一顾,发出了“嗜欲深者天机浅”的无情嘲讽。钟泰认为,庄子鄙视并反对那种“速成”思维。“速成”被认为是不自然的,因为不自然故不真实,因为不真实故于人无益。这种认识渗透到庄子的思想深处。当时儒、墨显学为主流思潮,庄子认为儒家的礼教体系乃人为造作的产物,儒学是借用所谓的“道德”(5)道德如何可能?真正的道德为何?这是庄子的问题意识。,在人们之间相互捆绑,严重一点甚至可以说是绑架。从《庄子》的《徐无鬼》与《庚桑楚》两篇来看,这一认识是生动鲜明的。后世封建王朝所采取的以礼教治国的方法,若在庄子看来,亦必定违反了真正的政治“道德”。一个人若不能在“适性”生存中展示自然(性),他就不可能逍遥,因而就无道德可言;无道德的话,也许人生就只是刻板的模仿或纯粹的演戏。儒家礼教所展示的人际关系及其拓展开来的社会关系,在庄子看来,可能就缺乏某种真正道德的根基。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1024/631.html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
下一篇:人类共同体探索与实践中的自然范式 ——基于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