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石少华作品选登及评介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7 05:5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和农民谈话》 1941年前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包围及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出现了极端困难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展经济

《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和农民谈话》

1941年前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包围及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出现了极端困难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八路军359旅开进南泥湾屯垦,把这片不毛之地变成了陕北的“江南”。他们在荒山野岭安营扎寨,搭草棚,挖窑洞,篝火御寒,野菜充饥,创造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图为石少华拍摄的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和农民谈话,询问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子弟兵的母亲》

1942年,石少华来到河北省平山县下盘松村,拍摄了这幅充满母性温情的图景。照片上这位慈祥的妈妈是下盘松村的妇救会主任戎冠秀,她正在给八路军伤员喂水。1941年到1943年,日本侵略者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在反“扫荡”中,戎冠秀带领妇女给前线战士送水送饭。在严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她拿出家里最后的面粉和鸡蛋,做成可口的饭,一勺一勺喂伤员;她见伤员脚冷,就撕开女儿的棉袄,掏出棉花暖在战士的伤口处;为了及时把重伤员送到医院,年近五旬的她带领妇救会会员,抬着担架,颠着小脚,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多少伤员在转危为安时都情不自禁地向她行跪拜大礼,多少负伤的战士苏醒后对她喊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1944年,戎冠秀被晋察冀边区授予“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1949年,她参加开国大典,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解放后,她的光辉事迹在中华大地传唱,她的事迹被编成故事,打动了无数人。

《八路军在垦荒》

这是1942年石少华拍摄的反映晋察冀边区的战士们在开垦荒地,大搞粮食生产的图片。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日本帝国主义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国民党反动派又实行重重封锁,使抗日军民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粮食不足、油盐不足、被服不足、经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地党政军民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展开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给,克服了困难,支持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地雷战》

这是石少华1943年秋在晋察冀边区拍摄的场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清乡”愈演愈烈,地雷战就是在反“扫荡”斗争中产生的。作为防御性战斗,当年在山西、山东、河北一带遍地开花的“铁西瓜”“石西瓜”,曾炸得日寇谈雷色变。图片画面的背景是主力部队执行任务开赴前线,近景是头戴冀中地区特有瓜皮帽的民兵,正配合作战部队埋设地雷。此图抓住了民兵埋设地雷的精彩瞬间,堪称反映人民战争的经典作品。

《地道战》

《地道战》是石少华1943年至1944年间拍摄的一组反映冀中军民,在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时期打击敌人的图片。最初,因为敌人频繁的“扫荡”“清剿”,处于冀中平原地区的抗日军民无处隐蔽,便在灶底或坑头挖成临时隐蔽洞。后来,渐渐发展到洞与洞连接,家与家连接,村与村连接,地道纵横交错,绵延数十里,俨然成为地下交通网和战斗堡垒。通过地道战,我解放区军民常以少数兵力阻击与杀伤多数敌人。下图反映的是民兵正在地道内匍匐前进。上图反映的是一位民兵正把导火线拿在手里,等敌人要经过的路口时,拉响地雷杀伤鬼子。

《白洋淀上的雁翎队》

1938年,侵华日军窜进白洋淀,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为着咱们的白洋淀,也为着咱们的大雁和鱼虾……”渔民、猎户们带着自己插有雁翎的土枪参加了游击队,于是,这支队伍便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雁翎队。在抗战的几年里,雁翎队共与敌交战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留下了一段段抗战传奇。1942年到1945年间,石少华先后六进白洋淀,随同雁翎队南征北战,把游击队与敌斗争的伟大瞬间一一摄下。这张题为《白洋淀上的雁翎队——冀中水上游击队》的战地留影,拍摄的就是雁翎队胜利返航时的情景。你看,图片中天高云淡,湖平如镜,几十条小船排成整齐的“人”字划桨而去,宛如秋日里南飞的雁阵。如今,作为历史的见证,它已成为烽火抗战的永久留念。

《地道战中的杜伦上尉》

《地道战中的杜伦上尉》是石少华在地道弱光条件下拍摄的。1945年1月,美军延安观察组的杜伦上尉到冀中根据地考察。他的行踪被日本鬼子侦知了,鬼子派兵包围了村庄,杜伦上尉随抗日军民进入地道。情势紧急,又人生地不熟,杜伦上尉十分惊慌。坑道里,一位母亲为了不暴露坑道的位置,保护盟国的军官,用乳房堵住怀中正在啼哭的孩子,孩子被窒息而死。在特殊环境中,就在杜伦焦急地倾听地道外敌人动静的瞬间,眼疾手快的石少华以精湛的拍摄技巧和记录战争的高度责任感,成功地定格了背景清晰、生动真实的经典作品,成功刻画了这双凝神的蓝色眼睛。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0927/496.html

上一篇:某一天,《全球风暴》关于控制天气的构想会实
下一篇:生态焦虑之我见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