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专题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5 21:5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直击高考 ★核心考点(表1) 表1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核心考点自然灾害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

一、直击高考

★核心考点(表1)

表1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核心考点自然灾害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情解读(表2)

表2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考情解读考查题型考查频度较高,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考查,以综合题为主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的考查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考查,多以图文材料的形式,以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字、图片等材料为背景,以重大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事件为切入点,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论证阐述的能力区域认知:判定区域定位,分析区域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综合思维:综合分析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等人地协调观:分析考查区域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的对策,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治理地理实践力:了解当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并能为当地的防灾减灾提供依据命题立意核心素养

★命题视角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的气候波动频繁出现,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频繁发生。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的群发性、破坏性等特点,使得各种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对人类危害较大,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是研究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高考中,结合区域图、统计资料等考查相关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布、影响以及措施,仍是命题的一大趋势。

二、思维构建

★知识网络(图1)

图1

★重点剖析

1.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御措施

(1)气象灾害(表3)。

(2)地质灾害(表4)。

2.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环境污染问题(表5)。

(2)生态破坏问题(表6)。

(3)资源短缺问题(表7)。

表3 气象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灾害类型台风主要成因低纬度海域发展的热带气旋暴雨干旱沙尘暴干热风寒潮水汽供应不断、强烈上升运动、持续时间长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植被稀疏、土壤干燥、大风雨季尚未来临,而蒸发旺盛或位于山地背风坡,空气干热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剧烈降温典型特点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造成洪涝灾害,但可缓解旱情来势迅猛,雨量集中,易产生洪涝灾害大气缺少水汽、地表少水、土地干燥、严重缺水源地土壤肥力下降,袭击地生活生产受到影响土壤缺水,作物减产甚至绝产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初春与秋末危害最大主要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防护,建沿海防护林加强预报、绿化、防洪工程建设开源节流,加强防护林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强预报、增加植被、建设防护林适时浇水、营造防护林带、选用优良耐旱品种准确预报,做好防御准备,培育耐寒品种,提高抗冻能力

表4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灾害类型火山地震滑坡主要成因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气体、固态物质从上地幔软流层喷出地表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典型特点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会造成人畜伤亡强度同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有关破坏甚至淹没农田、建筑物、道路,造成人员伤亡主要防御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和管理,实施减灾抗灾措施,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表5 环境污染问题类型水体污染造成的危害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大气污染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形成原因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中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出大量的粉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垃圾以及工业等生产活动产生的垃圾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活动、娱乐等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防治措施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等填埋、焚烧、固化、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0825/399.html

上一篇:灾害性天气报道中“二次伤害”的规避
下一篇:近代中国的防疫、验疫与治疫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