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灾害学微博传播途径的可视化分析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10: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袁志祥(1963-),男,编审,主要从事灾害研究及期刊编辑管理工作。 E-. 0 前言 灾害学是以灾害及灾害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灾害的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来寻找减轻灾害损失的途

袁志祥(1963-),男,编审,主要从事灾害研究及期刊编辑管理工作。

E-.

0 前言

灾害学是以灾害及灾害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灾害的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来寻找减轻灾害损失的途径[1-2]。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3-5],灾害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因此,研究灾害学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文献计量统计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灾害知识的传播,这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6-10]。微博既是一种网络舆情传播工具,又是大规模的公共话语传播平台。微博的巨大影响力能够客观地体现微博用户关注热点,较为真实地反映网民的关注程度[11-12]。本论文通过微博可视分析工具PKUVIS的内容分析法,从微博涉及灾害学研究方向[13]、微博发布日期和时间、微博发布主体类型、微博内容来源等方面进行灾害学微博特征研究。对转发量较多的微博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灾害学微博传播途径分析,探索灾害学研究现状[14]、公众对灾害学的认知[8],寻找微博空间话语权的引领者,探索灾害学的传播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获取

本研究所获取的数据来自新浪微博,网址: “灾害学”进行综合搜索。自动合并相似记录后搜索出175条记录,找到全部搜索结果,包括相似结果在内,一共搜索到476条记录。删除与灾害学研究无关的记录后得到390条记录。

1.2 类目构建

根据研究需要建立类目系统,并进行相应编码如表1所示。

表1 类目构建Table 1 Category Construction类目 编码微博涉及灾害学方向(D)1=《灾害学》课程;2=地震消息传播;3=《灾害学》期刊;4=灾害学研究发展;5=灾害学知识应用;6=防灾技能掌握微博发布年份(Y) 1=2 0 0 9年;2=2 0 1 0年;3=2 0 1 1年;4=2 0 1 2年;5=2 0 1 3年;6=2 0 1 4年;7=2 0 1 5年;8=2 0 1 6年;9=2 0 1 7年微博发布时间(T) 1=0 0:0 1~6:0 0; 2=6:0 1~8:3 0; 3=8:3 1~1 2:0 0; 4=1 2:0 1~1 4:0 0; 5=1 4:0 1~1 8:0 0; 6=1 8:0 1~2 4:0 0微博发布主体类型(M) 1=草根用户;2=红星;3=黄V;4=官V及报纸;5=企业微博;6=公益微博

1.3 数据统计

本研究随机抽出100个样本的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一致均达95%以上。编码具有较高的信度,可以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主要方法为频数分析和描述统计。

1.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北京大学可视化小组发布的PKUVIS微博可视分析工具,对国内微博发布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2 基础数据描述

2.1 微博涉及灾害学知识传播

本文根据微博内容的差异,将总体样本分为6类,即 《灾害学》课程、地震消息传播、 《灾害学》期刊、灾害学研究发展、灾害学知识应用、防灾技能掌握。在总样本中各类方向的占比例如表2所示。通过表2可知,在微博上灾害学涉及方向最多的是灾害学知识的应用和 《灾害学》课程,几乎占了微博灾害学传播方式的三分之二。而防灾技能掌握比例最小,只有1.54%。

表2 涉及灾害学各方向微博比例表Table 2 Micro-blog scale for disaster sciences灾害学知识传播 《灾害学》课程 地震消息传播 《灾害学》期刊 灾害学研究发展 灾害学知识应用 防灾技能掌握占比/% 3 0.7 7 1 1.0 3 1 5.3 8 1 0.2 6 3 1.0 3 1.5 4

2.1.1 灾害学知识应用

(1)灾害学知识应用最多的 “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说明了公众对建筑抗震能力的关注。

(2)通过震级、烈度等灾害学知识的普及,公众的地震预警意识增强[15-18]。“灾害发生前1美元的投入会避免100美元甚至1 000美元的损失”等知识的传播说明灾害预防的重要性。

(3)灾害学相关岗位供求的信息。一些NGO组织公开招聘救灾备灾的项目官员、国家海洋局招聘灾情统计和灾害评估岗位的工作人员等等,说明微博逐渐成为与灾害相关岗位信息的发布平台。

2.1.2 《灾害学》课程

《灾害学》课程是有效的宣传灾害学知识的途径。微博是师生们进行 《灾害学》课程交流的平台之一。通过博文分析,师生们从 《灾害学》课程的选课、课堂学习、课后知识的掌握、 《灾害学》相关课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交流。说明 《灾害学》课堂是传播灾害学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1.3 《灾害学》期刊

《灾害学》期刊对灾害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IN蓝、致静达观、巡视团团长等对成功预测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论文 《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19]进行了分享、兰哈哈萨克斯坦学术研究中心分享了 《新疆极端水文事件年内分布的非均匀性》[20]、行云流水走边疆分享了 《云南鲁甸6.5级地震次生特大地质灾害及原因》[21]、手机用户 分享了 《2007年5~8月云南省雷电特点和致灾因子分析》[22]等等。此外,山西论文网编辑的微博号多次发表与 《灾害学》期刊相关的内容、笔耕文化传播对 《灾害学》期刊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0713/342.html

上一篇:抗强地震,从建筑设计开始
下一篇:《灾害学》课程教材建设初探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