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主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地震局
ISSN:1004-4574
CN:23-1324/X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744499981403351
被引频次:7617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ProQuest 数据库;地学数据库;科学文摘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灾害,地质灾害,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聊斋志异》中的自然灾害史料研究(4)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09 19:4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聊斋志异》中,作者亲身经历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将他生活时代所遇到的真实情况记录在此书中,以小说的形式向后世展现了明清社会的千姿百态,研

《聊斋志异》中,作者亲身经历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将他生活时代所遇到的真实情况记录在此书中,以小说的形式向后世展现了明清社会的千姿百态,研究《聊斋志异》的史料价值确有不少,但都从它描写情爱、人性的丑恶等方面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而在对于自然灾害史的研究却为之甚少。大约14 篇的短篇故事中,作者对灾异的描写细致甚微,而在同时段同地点此书所描绘的灾异现象, 在史籍中无论是正史所载,还是地方志所著都能找到与之相关联的线索,所以在双重校验下,《聊斋志异》 在一定程度或某一方面上,能够起到佐证档案史料的作用,亦可弥补普通史料的不足,具有一定的自然灾害史料参考价值。

注 释:

①(汉)司马迁.史记.卷11.孝景本纪·第十一.北京:中华书局,

②(汉)司马迁.史记.卷4.十二本纪·周本纪.北京:中华书局,

③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济南:齐鲁书社,

④⑦?????蒲松龄.聊斋志异.北京:中华书局,2009.210,00320,0022,00377,00253,00159,0026.

⑤⑧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00219.

⑥(明)明实录.卷19.明熹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

⑨(清)清实录.卷26.清圣祖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7.影印本.00489.

⑩(韩)李朝显宗改修实录.卷2.上海:上海出版社,

?于成华.清代沂州府水旱灾害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62-66.

?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

?(明)明实录.卷278.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

〔1〕柳岳武.《聊斋志异》史料价值探微[J].史学月刊,2010,(06).

〔2〕王立,刘卫英.明清雹灾与雹神崇拜的民俗叙事[J].晋阳学刊,2011,(05).

〔3〕易新香.《聊斋志异》中自然现象考[J].淄博师专论丛,2012,(04).

〔4〕刘秀娟.略论《聊斋志异》中的灾异现象描写[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

一、《聊斋志异》概说《聊斋志异》是一部亦庄亦谐、谈狐说鬼的作品,它被誉为古代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里面描写了很多牛鬼蛇神的虚幻形象,刻画了许多典型的人物。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描写笔法、借助花妖狐媚的鬼神形象来烘托男女恋爱自由的思想。作者蒲松龄用较多的篇幅来批判封建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对人性的扼杀,如《小倩》《连城》《辛十四娘》等。在此书中亦不乏真实性的史实,如自然灾害方面,其记录灾害发生的历史事件得到其他文献的佐证。《聊斋志异》描绘自然灾害的文章,约14 篇,以《张不量》《雹神》《夏雪》《水灾》《地震》 等比较闻名。自然灾害, 是指发生在人们生活领域的罕见自然异象,如冰雹、水患、地震、干旱、饥荒、瘟疫、蝗灾等。《史记·孝景本纪》载:“彗星出东北。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①指明了此次冰雹是发生在汉景帝二年八月(公元前155年)的衡山地区,也用寥寥数字写明冰雹产生的灾异程度。自然灾害发生的前夕,会有异象的产生,而这些异象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在上则材料中“彗星出东北”就预示着灾异即将发生。而《史记》也载道:“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②虽然史籍中对自然灾害都有明确的记载, 但其对自然灾害的描写比较生硬,一些重要的灾难过程由于多方面因素没有相关记载。《聊斋志异》 以文学纪实性手法生动地描写出灾难发生前夕人的活动、环境变化,以及灾难发生时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和心理状态, 突出了灾难的摧毁性、破坏性,补充了正史与地方志的内容,为学者研究明清自然灾害史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二、《聊斋志异》中的自然灾害现象描写(一)雹灾雹灾,是从古至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强大、瞬时的自然摧毁力,时常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难以想象的重大灾难。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封建思想束缚着人们。因而鬼神之说逐渐形成,在面对灾难时,人们往往将“神明”放在第一位,祈祷平安度过灾难,或者将这种希望寄托在世间的能人异士身上,以求解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到了明清时期此观点在民间较为流行,所以在明清之际冰雹的降临被人们当作是冤假错案、当朝政治腐败无能的直观表述。而在我国很早就将雹灾的记载著录到史传文学之中,明末清初小说《醒世姻缘传》描写了孙兰姬为了解自己在前世的死因询问尼姑,而尼姑道:“那一年夏天下雹子, 可不就是这样疼? ”③写出了古代为妇不良、伤风败俗的社会风气,进而道出了明末政治统治的腐朽与落后。但亦有歌颂为官清廉爱民的体例,如《雹神》载:“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④此文讲述的是明朝万历年间山东淄川人王筠苍到湖南为官路过江西,拜访居住在龙虎山的异士高人张天师,偶然听闻雹神李左丰奉玉帝旨意将在章丘布雨下雹,遂“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祈求张天师与雹神通灵免除这场灾难。但是玉帝下旨,在何处、何时降下冰雹都有定数,不能徇私枉法。王筠苍再三祈求感动了张天师,最后张天师对雹神说,可以在山谷河畔之间多下一点,不伤及庄稼就可以了。次日在章丘地区果然下起了冰雹,山谷河渠都下满了,庄稼地里却只有寥寥无几的几颗冰雹而已,并未对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损失。在这篇讲述雹灾的作品里,作者蒲松龄巧妙地以文学小说的形式逐一指出了灾难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以及冰雹带来的灾难程度。“王公筠苍,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点明了此次雹灾发生的时间、背景,王筠苍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人物,在古代的封建统治下,灾异现象的发生往往让人们与当时的政治统治联系在一起,政治开明,则年年风调雨顺,政治腐败,则地方灾难接连发生。“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写出了灾难爆发的地点是在“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一方面突出了主人公大无畏的利民爱民精神,另一方面生动形象地表述了雹灾给人们生产生活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二)地震中国明清两代,正值灾异发生的频繁时期。中国的华北、关东地区处于地球板块活动的边缘,因此地震发生频繁。早在《竹书纪年》一书中就记载了“地震”一词,记录了地震发生的时间是在殷商帝乙三年。历朝历代关于地震的记载有很多,如《五代会要》载:“明宗天成二年七月,郑州地大震。长兴二年六月,太原地震。”《明史》载:“十二月戊子,京师地震。”⑤在《明史》中明确地记载了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6年)十二月,发生在京师的一次地震。又如《明实录》 载:“癸酉山东济南东昌州县及河南汝宁皆地震。”⑥对于研究自然灾害史的史学工作者来说,研究古代地震的资料非常丰富。在《聊斋志异》中也能找到相关的线索,《地震》一文中写道:“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⑦该段文字清晰地再现了地震时的情况, 首先写出了地震发生的精确时间,是在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在地震发生的前夕,作者蒲松龄正在和表兄李笃对烛畅饮,忽然听到了巨大的声响,宛如雷声。随后房屋开始摇动,房梁等都相继坍塌,这才知道原来是发生了地震。该段文字还相应地描绘出地震发生时人们的状态:“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又揭露了此次地震带来的巨大破坏,房屋倒塌,水井错位不能打出水,栖霞山裂开,沂水地陷出现了一个数亩大的洞穴。而“栖霞山裂”指出了地震发生的地点是在山东省栖霞县。正史中也对此次地震做出了相应的记载,《清史稿》载:“山东地震。”⑧而在《实录》⑨中也能找到记载此次地震的相关证据。朝鲜的朝贡使臣在上呈的奏章中称“郯城一州,地震压死者千余人矣”;“诸处压死数千人。”⑩《聊斋志异》所记另一地震灾难是爆发在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平阳地区的一次地震,“人民死者十之七八,城郭尽墟”。上诉资料分别记载了发生在山东和山西的两次著名的大地震“郯城大地震”和“平阳大地震”,?并且在《聊斋志异》中我们都能清晰地找见关于这两次地震的详细记载。除此之外在地方志中也对此次发生在郯城的地震有着明确记录,《淄川县志·灾祥》载道:“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地大震, 裂城墙八丈……压伤人畜,死者四人。”与地方志纯文字记载的不同之处是, 作者蒲松龄亲身经历了这次地震,写出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恐慌,使得《聊斋志异》在记录地震灾害史实上,更具感染力、亲和力。(三)水灾明清两际水患灾害发生频繁,而山东省是受灾面积较为广泛、被破坏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之一。其次山东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山东境内强降雨发生次数频繁,山东省东部地区地势平缓,当遇到强降雨发生时,洪水冲入平原地区,给当地人们带来严重的水患问题。根据《郯城县志》《沂州县志》《清史稿》 等相关资料记载:“1652-1888年的92年水旱记载中, 引发饥荒32 次, 占到水灾发生年份的34.8%。”?由此可以看出清朝时期山东省发生水灾的次数频繁、受灾面积广阔,在92年时间里山东省各个州县发生的水患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非常巨大的。与地震、冰雹不同的是,水灾持续的时间长,破坏面积更为广泛。这一特点在《聊斋志异》中就可以得到印证。如《水灾》载道:“石门庄有老叟,暮见二牛斗山上,告村人曰:‘大水至矣’!”?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山东省发生了严重的干旱,从春季一直到夏季,方圆几千里都持续干旱,没有降雨。在六月十三日开始下起了下雨,于是开始种地。在十八日下了一场大雨,又开始种豆子。适逢一日,有一老叟见“二牛斗山上”,于是告诫村民大水将要到来。果不其然暴雨真的来临,将村民的屋子全部淹没。在这篇短暂的几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水灾发生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文中不仅提到了水灾的发生,还涉及暴雨将至前夕的干旱灾难。作者采用民间对自然灾害的描述,“二牛斗山上”“遂携家播迁”委婉地写出水灾与其他灾难发生的不同之处,预示着水灾的发生是可以提前预见和做出准备防御工作的。“平地水深数尺,居庐尽没” 真实地记录了水灾的可怕性与水灾的破坏程度。在该次水灾发生的同时,正史也记载了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政府也为山东受灾地域拨给赈灾物资。“是岁,山东、山西、湖广等省七十八州县卫被灾额有差。”?因正史不能详细地记载某一地区某一灾异,所以在地方志与文学纪实性文章里能够找到关于此灾异的详尽描述。而在《聊斋志异》中对于水灾的描写,给人以情景再现、身临其境的感受, 写出了受难百姓的灾后生活及心理状态,这是史书所不能比拟的。(四)其他灾害本书也不乏关于饥荒、蝗灾、瘟疫等自然灾异的描写。在古代,蝗虫被人们誉为神虫,往往将“蝗虫”与当朝政治联系在一起。或者用“蝗虫”来歌颂英雄人物的美德,体现舍己为人的无上情怀。《柳秀才》一文中详细地写出了真实发生在明末山东地区的一场重大蝗灾。虽然此文意在突显人性的美德,但是却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依托,写出了人们面对蝗虫的无助。记载蝗灾的另一篇文章《小二》也真实再现了蝗灾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与《柳秀才》不同的是, 文中小二通过自己的强大神力战胜了蝗虫,打破了蝗灾不可战胜的局面,从此人们对蝗虫有了有效的抗争手段。雪灾不同于其他灾异现象, 古时在人们的心中, 不合时宜的飘雪意味着当朝政治的黑暗腐败,也和一些地方重大冤情联系在一起,给雪灾披上了玄幻神秘的面纱。窦娥冤“六月飞雪”这一历史故事,就是用来警醒为官之人一定要清正廉明,不能官官相护徇私枉法。而在《夏雪》中也提道:“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苏州大雪。”?此次雪灾是发生在清圣祖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作者蒲松龄将雪神刻画成虚心献媚的官员形象,以雪灾为背景批判昏庸无道的统治阶层, 指出为官不正的不良风气。这则故事不仅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批判,也是对自然灾异的真实写照。瘟疫是一种或多种疫病的传播给人们带来灾难的自然灾异之一,它的持续时间更长,受灾地域更为广泛。因瘟疫属流行性疫病,破坏性较大,所以对于这类灾害的记载,史籍中除医书外,大都以拨给赈灾一笔带过,或者记录灾异的破坏程度,而灾异确实是真实发生的。如《明实录》载:“全家倒卧,无人扶持,传染不止,病者极多。”?记载了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在顺天等府州县爆发的疫病,指明了疫病的传染速度快,而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聊斋中也有两篇涉猎当时在山东省发生的瘟疫灾难,如《牛癀》道:“陈欲专利,秘其方,不肯传。”?在此文中作者以六畜瘟神和养牛户陈华封为主要人物,围绕牛瘟写出了人性的私欲一面,养牛户陈华封无意间放出了牛癀, 致使全村的牛开始患疫病,瘟神给予他治疗疫病的方法,但是他却为了自己的一时之利,隐瞒了治病的良方,从而受到了神人的惩罚,而此则故事就是以发生在山东省蒙山一带的牛瘟为背景下写出的。又如《韩方》道:“明季,济郡以北数州县,邪疫大作。”?韩方是聊斋志异中的人物,事件发生在明朝末年山东省的齐东县。作者通过收集民间小说、风俗等渠道,虚拟地撰写了主人公韩方以孝心感动了山神土地,从而获得良方救治被疫病缠身的双亲的感人故事。三、《聊斋志异》中的自然灾害史料价值(一)从自然灾害浅析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在描写自然灾害的文章里,作者蒲松龄以小说的形式写出了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清明与否。从史学的角度来讲,以自然灾害的可怕为依托,进而以正史和地方志校验其灾害发生的真实性来批判封建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思想枷锁,更能有力地表达作者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强烈抨击。《雹神》一文用人性的美好一面,塑造了为官清廉、执政为民的清官形象,从侧面写出了当时政治统治的开拓清明。在当时的封建统治下,人们被封建思想所束缚,将自然灾害和社会政治这一大的历史环境紧紧相连在一起,把天灾的降临理解为统治阶级的迂腐无能。而在封建社会这一政治环境下,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打压着当时所谓“异类”的思想,所以作者蒲松龄利用收集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小说,来塑造主人公形象,以自然灾害为背景,批判专制统治。(二)从自然灾害略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明清之际官僚系统严重膨胀,官员挂职而不问事的情形十分普遍,从而导致官官相护、相互勾结的现象。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在山东爆发了严重的水灾,政府拨给下发的赈灾物资却时常有差,《清史稿》载:“是岁,山东、山西、湖广等省七十八州县卫被灾额有差。”明确指出了赈灾款项出现了偏差,说明当时官员腐败、贪污现象严重。而在正史中对每一年拨给地方的赈济数额都明确标有“灾额有差”。另一方面, 不仅当时山东省灾难时常发生,在其他地域也经常爆发天灾,而灾难的破坏性在《聊斋志异》中都有较为详细的描写,天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破坏性是难以想象的,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对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 灾难的爆发具有连续性、联系性、持续性等特点。干旱持续导致饥荒,而持续的干旱过后却经常伴随着洪涝灾害,在没有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又很容易爆发虫灾,导致百姓颗粒无收,《水灾》就是对这一灾难循环事件的最好表述。(三)从自然灾害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情形《聊斋志异》多数篇章为流传于民间的小说,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作者正是利用这一神话故事背景为依托,写出了当时封建迷信思想深入人心的情形。在蝗灾发生时,人们对蝗虫百般无奈、无计可施,就将蝗虫虚化成神明的形象,在思想中刻画出蝗神以解救自己,这无异于人们无能、思想落后的表现。在古时,人们不仅将蝗灾的某一方面当作神明来供奉,但凡波及自身利益的事情,都被以各种形态信仰、参拜,如遇到冰雹就去祈求雹神,遇到水灾就将意识中的“河神”供奉起来等等。《聊斋志异》描写自然灾害方面约为14 篇的文章中, 几乎都将灾害和神明或是能人异士联系到一起,这不仅是作者对某一方面的批评抑或是赞扬,也是作者揭露当时社会文化落后、封建迷信思想深入人心的另一种体现。《聊斋志异》中,作者亲身经历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将他生活时代所遇到的真实情况记录在此书中,以小说的形式向后世展现了明清社会的千姿百态,研究《聊斋志异》的史料价值确有不少,但都从它描写情爱、人性的丑恶等方面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而在对于自然灾害史的研究却为之甚少。大约14 篇的短篇故事中,作者对灾异的描写细致甚微,而在同时段同地点此书所描绘的灾异现象, 在史籍中无论是正史所载,还是地方志所著都能找到与之相关联的线索,所以在双重校验下,《聊斋志异》 在一定程度或某一方面上,能够起到佐证档案史料的作用,亦可弥补普通史料的不足,具有一定的自然灾害史料参考价值。注 释:①(汉)司马迁.史记.卷11.孝景本纪·第十一.北京:中华书局,②(汉)司马迁.史记.卷4.十二本纪·周本纪.北京:中华书局,③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济南:齐鲁书社,④⑦?????蒲松龄.聊斋志异.北京:中华书局,2009.210,00320,0022,00377,00253,00159,0026.⑤⑧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00219.⑥(明)明实录.卷19.明熹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⑨(清)清实录.卷26.清圣祖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7.影印本.00489.⑩(韩)李朝显宗改修实录.卷2.上海:上海出版社,?于成华.清代沂州府水旱灾害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62-66.?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明)明实录.卷278.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参考文献:〔1〕柳岳武.《聊斋志异》史料价值探微[J].史学月刊,2010,(06).〔2〕王立,刘卫英.明清雹灾与雹神崇拜的民俗叙事[J].晋阳学刊,2011,(05).〔3〕易新香.《聊斋志异》中自然现象考[J].淄博师专论丛,2012,(04).〔4〕刘秀娟.略论《聊斋志异》中的灾异现象描写[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网址: http://www.zrzhxb.cn/qikandaodu/2020/1209/774.html

上一篇:德州商店(短篇小说)
下一篇:《清史稿》灾异卷及《聊斋志异》的形象设定

自然灾害学报投稿 | 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自然灾害学报版面费 | 自然灾害学报论文发表 | 自然灾害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灾害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